第531章 领先世界一百年的金行 第(2/3)分页

字数:   加入书签

A+A-

内廷三方监管,两京金银铜行则由两京户部管辖,每岁、每季、每月、每旬监察各地账目。”

    听着严绍庭的解释,高拱不时的皱起眉头,又不时的点点头。

    他随之点头道:“钱司有定价铸币之权,自当有三方监管。两京金银铜……”

    说到此处。

    高拱忽的停了下来。

    他看了看朱载坖,又笑着看向严绍庭。

    “不如就将这个金银铜行简称金行吧,如此一来,说起也顺口的多。”

    金行……

    严绍庭眉头挑动,心中却多了一份古怪的感触。

    银行一词大概会在今日因为高拱的一句话,彻底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之中。

    而金行二字,却恐怕要一直延续下去了。

    不过这也绝对符合中原人最朴素的价值观。

    毕竟金子总比银子更值钱。

    严绍庭想了不少。

    但高拱也就是随口一说,便继续说道:“两京金行为总,归于两京户部管辖,如此也方便地方上钱钞移送往来。再以钱票为证,允官商军民支取,如此确也方便行事。”

    说完后。

    高拱便笑吟吟的看向了现场唯一坐着的太子朱载坖。

    “殿下,这钱司与金行设想,倒是颇为好法。”

    朱载坖也是面露笑容。

    这当然是好法子了。

    毕竟自己的身像马上就能在即位之后,流入千家万户,受天下黎庶供奉。

    但在场的李春芳却愣住了。

    他目光凝重的看向高拱,眼底神色复杂无比。

    这怎么忽然间,老高竟然就开始赞同严绍庭提出的这个法子了。

    他也不多想想其中会不会包藏着严家的歹心?

    本着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原则。

    李春芳当即沉声说道:“殿下,户部宝钞提举司改为钱司,两京及地方设立金行,或为好事,利于新政。但国朝社稷之制,又岂能轻易更迭,今日不过是臣等与殿下合议严宾客所提之法,臣以为更应当交由朝廷官僚共议利弊。且,若两京及地方皆设金行,虽只有两京金行主事之人加官身官职,可天下府县千余之数,用人必将万余,如此之多必定要精于钱钞计算之人,恐怕一时也难以补全。臣以为,此事万不可急于一时,使善政良法因急于施行便变成恶政凶法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,李春芳不断在心中默念着。

    自己是如今朝廷仅存的清流旧党翘楚之人。

    而清流旧党之所以在朝堂之上节节败退,全都是因为严家,或者说是因为严绍庭。

    那么对方要做的事情。

    自己就必须要反对。

    无关对错。

    只因屁股。

    可他刚一说完。

    朱载坖便几乎是下意识开口道:“昌平书院数算院如今也已经历数科,算起来结业学子已经有三五百人。当初在徽州府一手掀开人丁丝绢案的帅嘉谟,便是算数奇才,如今就在数算院担任院正。朝廷若要在地方设立金行,自当先于两京设立,再循序渐进遍及各地,如此一来便不必在意时间仓促,可让数算院往后扩大招揽学子,而后结业分赴各地金行做事。”

    太子一开口就是昌平书院。

    李春芳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朱载坖便又说道:“这件事内阁今日议定,等明日之后本宫自会再召六部九卿商议。李阁老不必担心,有朝中群贤共议,想来便是其中或有弊端,也能显现出来加以改正。”

    李春芳彻底熄火了。

    眼神一阵变换,最后也只能是躬身低头。

    “圣明无过殿下。”

    严绍庭则是斜觎了李春芳一眼。

    随后面露笑容的看向朱载坖。

    原本他还打算自己将昌平书院数算院的存在提出来。

    现在可倒好。

    这位已经是大明东宫皇太子,明日就要登极称帝的朱载坖,说到底还没有忘了自己过去身上那个山长的身份。

    这胳膊肘偏的。

    有了他今天这句话,以后金行里用人,大概率都是从数算院出来的了。

    在朱载坖看来,他用书院的人就是在用自己的人。

    但在严绍庭看来,却又是另一回事。

    执掌帝国金融权柄?

    这可是自己此前有过设想,但却不敢真的去想的事情。

    虽然当下钱司和金行还是个没影的东西,但在严绍庭看来,这件事已经八九不离十了。

    同样的。

    虽然将来的金行,可能存钱还需要付利息。

    还处于最原始的金融序列。

    但通过钱司和金行,已经充斥在这些金行里的昌平书院数算院的学子们,自己就能掌握一张无形的权力大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