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24章 盈江 第(1/3)分页

字数:   加入书签

A+A-

    魏广德多少还是疏忽了刘台案对张居正的影响,也低估了这件事儿对朝堂的影响。

    实际上,因为魏广德和冯保关系逐渐的疏远,所以宫里许多消息,单纯靠陈矩做为耳目,多少还是有些欠缺,宫里许多事儿他都被冯保刻意杜绝在外。

    实际上,当初刘台上奏弹劾张居正六宗罪,对张居正的个人声誉和形象造成了损害。

    刘台在奏疏中指控张居正大权独揽、任人唯亲等,这些指控虽然最终被证明是虚假的,但对张居正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。

    张居正不得不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刘台,这也让他在朝臣中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一定影打击。

    而在魏广德不知道的是,刘台案发后,张居正曾经独自前往内廷,他不得不向皇太后和小皇帝跪陈自己的错误,并请求辞职。

    尽管皇帝最终挽留了他,但这一事件无疑加深了张居正与皇太后、皇帝之间的矛盾,增加了他的政治风险。

    实际上,刘台案后张居正与皇帝、太后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起来。

    刘台指责张居正大权独揽、任人唯亲,恰恰是内廷最不希望看到的。

    这两日,张居正和魏广德举行的内阁通风会,张居正也显得心不在焉,似乎有话想要说,但却终究没有开口。

    京城官场的传闻,魏广德当然知道。

    本来逐渐被人淡忘的事儿,再次被翻出来,首辅脸色能好看才怪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这次张学颜斗刘台,似乎不像是张居正指使的。

    但魏广德也不敢确信,毕竟到了这个位置,表演技能似乎都挺不错的。

    张居正对刘台的恨肯定很深,所以早晚都会报复。

    早点报复,或许比拖上数年好的多。

    毕竟,这个节骨眼上,张居正除了考成法已经推出外,其他的政策还在谋划中,兵没有展开。

    若是拖到后面,开始大刀阔斧对朝政进行改革,那时候才真不是动刘台的好时机。

    “有旨意。”

    魏广德正坐在值房里处理公务,忽然门外传来一声尖细的嗓音。

    不用说,魏广德知道是内廷里传旨的太监。

    虽然说一般有事儿,会是宫里递条子出来,若是政务,则是批红后送内阁,但有突发事件也是会派内侍传旨的。

    魏广德当即放下手里奏疏,起身就迎了出去。

    处了值房门,院子里一个太监正站在那里,身后一个小内侍侍立在侧。

    而在四周,内阁行走的书吏和中书都恭敬肃立。

    这边庭院正对魏广德值房,显然旨意是下给魏广德的。

    出了门,撩起衣摆魏广德伏地,口中喊着“臣接旨”。

    “传皇太后,皇帝口谕,内阁阁臣魏广德拟旨,招张四维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,入阁办差。”

    太监传完旨意,魏广德叩头接旨。

    “张公公,这是刚从慈庆宫过来,进屋里稍作休息。”

    魏广德招呼传旨太监,还想着请他进去坐坐,顺便问问慈庆宫里的情况。

    “多谢魏阁老关心,老奴这边传完消息,还得回宫复命。

    还请魏阁老尽快草拟奏疏,娘娘和陛下都惦记着。

    今日娘娘还在说,如今吕阁老在家养病,国事全托首辅大人和魏阁老照应,之前内阁不是建议增补阁臣,娘娘想着增加个人,两位先生也不会那么辛苦。”

    张太监是陈太后身边的人,陈太后虽然不怎么管事儿,可这次居然是从他身边派人过来,魏广德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。

    只能送张太监离开后,盘算着晚上联系陈矩,问问宫里到底怎么回事儿,把不问俗世的陈太后惊动了。

    回到值房,魏广德马上草拟旨意。

    明朝的旨意,一般是对外发出的旨意,需要做的花团锦簇,好话一个劲往里添,但是京官的升迁旨意,其实都很简单,行文都是直接上重点。

    命谁出任什么职务,管什么事儿就完了。

    做完以后,魏广德马上叫来卢布,让他安排人送到司礼监去用印。

    至于六科那边,根本不需要他过问。

    现在六科的监察之责已经从过去的皇帝手中转移到内阁,虽然他们权利依旧很大,可大部分时候还是得看内阁脸色行事。

    这就是现管的差别,以前内阁管不到六科,自然有他们傲的资本,在皇帝面前也可以争一争。

    可现在皇帝年幼,外朝大权移交到内阁手里,自然也只能低头。

    魏广德知道,张四维入阁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开,所以也没打算知会张居正那边,反正这也是他一直迫不及待希望达成的。

    过去吕调阳在阁的时候,还可以说内阁就是一个铁三角,还能保持相对稳定。

    随着吕调阳养病,张四维入阁,张居正在阁臣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