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28章 责任 第(1/3)分页
字数: 加入书签
“意思就是说,如果朝廷批准他的奏疏,可能又是砸银子听不到响,或者说能维持几年而已?”
魏广德皱眉问道。
都说束水攻沙好,不过听了江治的话,淤积泥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,而且束水后反而溃坝风险大增。
这个时候,魏广德就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事儿了。
“善贷,其危害其实还远不止于此。”
就在这个时候,江治的话又打断了魏广德的思考。
“还有什么危害?”
魏广德不解问道。
“工部拿到奏疏就招人进行了辨正,最后得出的结论是,若按照潘季驯的法子治水,今日黄河堤坝收束加高以后,来日泥沙继续淤堵,河床上移,朝廷还只能继续加高堤坝。
因为以清口之水冲刷泥沙只能带走部分,是绝对不可能全部清理干净的。
长此以往,黄河河床持续抬高,会是什么结果?”
江治说道。
魏广德闻言略一思索就知道答案了,后世可不是都说黄河是地上悬河吗?
“悬河”二字,其实就是此法的最终结果。
当然,也有办法缓解,或者说不让黄河变成地上悬河,不过那可能就有些会失控。
至于办法,自然是放任。
每当黄河高出周围太多,决口后黄河就会自行寻道入海,选择地势较低缓处汇流,重新成河。
历史上,黄河多次改道,可不就是因此。
泥沙淤堵抬高河床,高处周围地形,然后就改道。
改道以后,自然就不再是地上悬河了。
好半天,魏广德才开口说道:“悬河。”
“对,工部推敲后就这么认为,‘悬河’二字总结的精辟。”
江治开口接话道,“但危害还不止于此,善贷可知明祖陵位置所在?”
明祖陵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镇明陵村境内,东临洪泽湖,距盱眙县城约二十余里,明祖陵陵区总面积约73公顷,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。
明祖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、曾祖朱四九、祖父朱初一三代的衣冠冢,也是其祖父的实际殁葬地。
明祖陵历时28年之久才大致完备,有城墙三道,21对神道石刻,金水桥三座,殿、亭、楼、阁千间,建造规制与神道21对石刻继承唐宋风格,是朱元璋重树中原正统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后世的地图,黄河在郑州转弯东进,从山东入海,可这个时代黄河走势却不是,而是从郑州继续往东南方向,走徐州过洪泽湖出海。
其实,本来黄河是没有和洪泽湖交汇的,但为了保运济水,明中期有意引黄河水如洪泽湖,为运河补水。
而这样的结果就是黄河水先入洪泽湖然后再出海,导致洪泽湖快速淤积,湖面扩大,水位变浅。
湖堤越修越高,洪泽湖也终成悬湖,“堰堤大有建瓴之势,城郡更出釜底之形”。
不断加高洪泽湖大堤,导致洪泽湖水位上涨,泗州城终被淹没,明祖陵也没于洪泽湖中。
当然,现在这些还都没有发生,但是若按照潘季驯的法子,洪泽湖就会成为冲刷黄河河沙的蓄水池。
其实,洪泽湖原本不过是不连片的低洼蓄水区,隋朝时期始称“洪泽浦”,南宋黄河夺淮后,水面才逐渐连片成为湖泊。
魏广德这会儿感觉头大如斗,思维有些混乱了。
现在黄河治水已经纠缠了太多因素,不仅是黄河水患,还有淮海,运河通畅,现在还被江治说出可能对明祖陵的危害。
明祖陵,这就不是一般的事儿,而是很严重的政治事件。
魏广德不知道的是,因为采用了潘季驯的治水之法,真的让黄河和洪泽湖成为“悬河”和“悬湖”,最终在百年后的清朝,洪泽湖水位暴涨导致明祖陵被淹没。
当然,那时候已经改朝换代,大清朝可不在乎什么明祖陵,他们只保运河通畅。
“这个官,真不好做。”
魏广德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,心里想的事儿不由得脱口而出道。
以前看的网文,谁在乎这些,都特么上来就搞改革,然后谋朝篡位,好像和市场买大白菜一样简单。
但是亲身来到这里,处处受到掣肘,魏广德才能明白,小说终究是小说。
可魏广德来到这里,也终于踏入内阁后,却终日为这些“大事”操心,无暇他顾。
“简单点说,工部认为潘季驯的法子,对于治黄和保运河是否有效?”
魏广德不打算纠结这些,直接问出重点。
“有一定效果,但.....”
江治还要再说,已经被魏广德挥手打断。
“此法治黄,就是要朝廷不断砸银子修筑黄淮河堤,嗯,还有洪泽湖的湖堤是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