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21章 新战争模式 第(2/3)分页

字数:   加入书签

A+A-

瞟到房门处有人影晃动,他下意识转头看过去。

    “芦布,可是有事?”

    门外那人是他房中书吏,按说不应该过来这里的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既然来了,那肯定就是有事了,于是魏广德停止了和张居正的商议,直接问道。

    “首辅大人,老爷,兵部那边有急件送来,所以小的只能冒昧过来......”

    芦布进房,先是冲张居正行礼,之后才对魏广德说道。

    “拿来我看。”

    魏广德猜到了,十有八九是西南的战报。

    从芦布手里接过公文,翻开快速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前两日,他已经知道戚继美率部吃了一次“败仗”,算不得多惨,毕竟没有损兵折将,只是见势不妙后退。

    之后又连胜数场,自不必说,赢了是正常的,输了才不正常。

    至于另一场面对缅军象兵的败仗,李成梁自承情敌疏忽,将官临阵指挥不利,不仅损失数百名士卒,还丢掉了不少火器。

    而这次看到的,也是一场败仗,但魏广德越看眉头皱得越深。

    因为这次显然不同于之前遭遇象兵,明军准备不足,而是遭遇到夷人火器的突袭。

    损失不损大,百十人伤亡,火器损失有,但也不多,但却让魏广德大大的触动。

    之前魏广德让工部发展红夷大炮,其实主要是为了南海水师海战使用,佛朗机炮虽然好,但缺陷明显。

    他认为陆战使用佛朗机炮要比红夷大炮强,因为这炮发射速度快。

    即使存在射程、威力不足等弊端,也是可以克服的。

    毕竟在大明周边,貌似没发现有可以匹敌的对手。

    也因此,红夷大炮铸造出来优先供应水师,也是魏广德拍板定下来的。

    可这次西南战报,算是给魏广德上了一课,让他知道了为什么佛朗机炮会被红夷大炮取代。

    对于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的优缺点,他魏广德自认为看得清楚,比这个时代许多人都了解。

    佛郎机炮,独特的后装滑膛设计,可谓独树一帜,用后世眼光看其实已经是非常接近现代火炮的一种武器。

    炮管、炮腹与子炮,三位一体,共同谱写他的传奇。

    开炮之际,火药与弹丸齐备于子炮,再将其安放于炮腹,炮管上的准星与照门如同他的眼睛,瞄准目标后,一点火门,弹丸便呼啸而出。

    其炮腹粗硕,炮尾舵杆灵动,让炮管可随心所欲地转向,展现无尽威力。

    它射速惊人,弹炮分离设计让它在战场上快如闪电,重型版“无敌大将军”三炮连发仅需二十秒。散热迅速,后装设计确保火力持续,降低自燃风险。

    火药容量稳定,安全无忧,子炮分担膛压,炮管寿命更长久。

    明朝得到佛郎机炮后,不仅仿制,更勇于创新,孕育出舰炮、城防炮、战车炮、野战炮等多款火炮,以及步兵枪、骑兵枪等枪械,种类繁多,总数高达数万门。

    嘉靖末年,佛郎机炮已成为明军得力助手,至明末,明军冷热兵器配比优化至三比一皆因为此物。

    佛郎机炮虽好,但天生有缺陷。

    受限于技术,其子炮与炮腹间气密性差,火药气体外泄,射程受限,面对敌骑冲锋,难以施展威力。

    这也为后来居上的红夷大炮提供了机会,使其脱颖而出,成为新的霸主。

    与佛郎机炮不同,红夷大炮乃前装滑膛铜炮,射程翻倍,最远可达数千米。

    威力巨大、炮管修长、精度上乘、管壁厚实,红夷大炮在实战中也展现的卓越性能,迅速赢得了明廷官员的赞誉。

    当然,红夷大炮的射速,始终是绕不开的坎,对于大量使用佛朗机炮的明军来说,这个时代其实对这炮还是觉得有些鸡肋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

    实际上,若不是水师需要重炮,兵部是看不上这种火器的。

    至少在没有证明他实战能力之前,是不会选择让工部大量铸造的。

    但是这次西南潞江边一战,红夷大炮就用射程教训了明军,让他们第一次体会到红夷大炮对佛朗机炮在战场上绝对的碾压之势。

    “善贷,可是西南出事了?”

    魏广德看完文书久久无语,张居正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“叔大兄看看吧。”

    魏广德把手里文书递给张居正,让他也看看。

    魏广德是支持铸造红夷大炮,说起来似乎这事儿又一次体现出他知兵的一面,但他却没办法沾沾自喜。

    因为实战的效果,也冲击到了他的思想。

    火炮射程,任何时代都是放在第一位的。

    此时,魏广德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。

    大炮被誉为战争之神,在战场之上可以摧枯拉朽,但即便都了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