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 Chapter 3 第(2/3)分页
字数: 加入书签
链接,看了一会又蹙起眉:“明天去录音。”
“什么?”
她把事情和徐佳澍说了,来不及临时写歌,只能先挑点之前的歌参赛。
二人出道这么多年,专辑和单曲不说个个精品,至少都是能打的。
没错,二人是乐队,她穿来前刚过了二十七岁的生日,不多不少,距离出道刚好十年。
星探起初只是看她外形出众,打算把她包装一番后就走演员路线,没想到她还会乐器和声乐,她那时还小,所有事都是公司包办,最后就稀里糊涂地以歌手身份出道了。
徐佳澍的经历也差不多。
那个年代还没有发达的互联网,歌曲大多以实体专辑的形式发布,而二人的第二张专辑的销量,是七十万张。
整张专辑都爆了,最出名的当属主打歌《藤蔓》,在连笔记本电脑都没有内地普及的年代,依然火遍了大街小巷。
这一年,二人刚满十九岁,站在人生的起点,迎着朝阳,看不见隐没进光里的荆棘,满眼都是前路光明灿烂。
但长大是件狡猾的事,没有像对待多数人一样教他们接受自己的平庸,而是告诉他们,有时候太成功,也是一种过错。
名利场浮浮沉沉,这段公开的秘密持续了几年,也就消散在大染缸的一场场觥筹交错里了。
“你还看不看?”
一阵无声,她招招手,徐佳澍挪过来看完规则,轻轻颔首:“好。”
第二天丘若雁不在,有夏就找了个工作人员陪着去录了音,录完回来上传投稿。午觉醒来,个人主页已经多出了99+条消息。
她选的是几首冷门歌,在演唱会上都没唱过几次的那种,还有一首是废稿改的。
原因无他,那天她唱的也是一首冷门歌,现场的学员和导师都差点石化了,怕引来什么不必要的麻烦。
早上还空空如也的评论区多了不少声音:
“词曲功底都这么好?也没有合成的迹象 ,发音也稳,感觉不是新人。”
“皮下又是哪个大佬,别玩啦,给新人留点活路。”
“大佬还缺这十万块钱?”
“这是什么曲风?”
有夏打字回复,那条评论的ID很快继续发问:“R&B是什么?”
嘶——
她撑起下巴,刚要酝酿一下语句,小红点出现,是一条新的评论回复了那个人:一种已经失传的曲风,不可能是的,我也是做音乐的,她绝对在骗你。
有夏气笑了,再次打字回复,半分钟后,那个人也回复她:那我考考你,R&B起源于哪里?基本结构和特色是什么?代表人物又有谁?
“…………”
十分钟过去,见有夏没回复,那人就在评论区当起爹,教育起其他表达喜欢的网友。
“…………”
看来这里的高科技并没有造福到脑残,有夏忍了忍,现在收听人数还不算很多,也不想先下场把评论区搞臭,就关掉电脑补觉去了。
晚上八点,一个三无账号突然在某博发布了一段视频,文案挂满了和‘抄袭’有关的词条,吃瓜网友们想到这几天沸沸扬扬的抄袭风波,打开视频,画面是《枝桠》和《绿豆粥》两首歌的和弦对比。
不止如此,还有一大串…………看不懂的绿色玩意,一些专业人士火速赶到,看了半天,最终只能隐约看出这是在扒谱。
视频全程没有人声,全靠两首歌的旋律在告诉观众,还有一大堆看不懂的音轨和音波,作者像是在进行保姆级教学的网课,中间几次都放缓了倍速,只用文字和粉笔勾画着讲解。
视频很快就看完了,因为专业名词太多,音轨又复杂,大部分人还是不知所云,只知道一个事实:《枝桠》好像真的没有抄袭《绿豆粥》。
其实大多数人根本就没听过两首歌,加入谩骂也只是出于无聊,和那一点身为“老牌歌手粉丝”的优越感;现在这个疑似当事人的账号一辟谣,又立马纷纷倒戈:
“网暴真可怕,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”
“感觉作者比那几个音乐人专业多了,大家不要人云亦云。”
“对啊对啊,看完我感觉两首歌根本不像。”
“作者是江有夏本人吗?有这个实力的话,根本没必要抄啊。”
跃星二楼,丘若雁看着终于扭转一点的风向,第一次对有夏露出笑容:“可以啊小江!”她不懂乐理,风评有好转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“他们之前扒谱的思路完全是错的,只盯着和弦来看的话,别说生成音乐,很多原创音乐都是所谓的‘雷同’。”
听不懂的丘若雁和小助理只能一个劲地点头,意思是你字多跟你走。
根据她的强烈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