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4章 爸,该上课了 第(1/2)分页
字数: 加入书签
两位大佬过来,一个是看望曾旺财,再一个是和他商讨一下办厂和出口的事情。m.luhaibing.com
因为还在商讨之中,叶部长亲自过来询问后面的事情,包括办厂、生产成本、生产规模等等方面。
而这方面的事情,曾旺财都不大清楚,他只能肯定,缝纫机足够的情况下,产量可以得到保证。
但他的实际追求并不止于此,富家强国可以结合在一起,家族企业从制衣开始,但仅仅只是生产羽绒服明显不够。
“两位首长,您看要不这样!”曾旺财想了想,回应道,“我爸比较懂这方面,我回去问问我爸,然后写一个详细的材料上来,关于办厂选址嘛......我觉得在纺织厂附近比较合适。”
“不错,纺织厂有熟练的工人可以抽调,在那边办厂可以省掉很多麻烦。”刘勇点点头,肯定曾旺财的选址,“我知道纺织厂有不少空地,用来建设新厂正合适。”
敲定这个,曾旺财又问道:“还有一个问题,新厂得多大的规模?厂长人选,还有其他组织人选怎么定?”
忙活一场,如果厂长不定自己人,那就白忙活了。
刘勇很显然想到了这个,大手一挥道:“我了解过你父亲曾友前同志,他来做这个厂长最合适,衣裳是他做出来的,至于规模方面,暂时不能定,看看订单有多少吧。”
这个说法很正常,曾旺财没有强求。
又商量了一下大致的方向问题,两个大佬告辞离去。
曾旺财靠在病床上,陷入沉思。
他忽然发现,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---面料。
现如今上到各级官员,下到普通老百姓,身上穿的全是棉织品,原材料是棉花,而棉花的产量一直不高,这就导致衣服的价格不低,布票很金贵。
例如一件寻常的干部棉袄,现在要价38块钱,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买一件棉袄的。
曾旺财看了眼时间,发现距离检查出院还早,于是心神沉浸入空间。
在医院不方便用手机,他直接来到办公楼,查询国内现在这个年代关于纺织品的资料。
他很清楚,手工作业规模不可能大,永远不能变强,只有形成规模才行,而这个就必须找到棉花的替代品。
其实替代品他知道,就是聚酯纤维,在国内叫做涤纶,但这玩意的历史他不清楚。
经过查询,曾旺财了解到,聚酯纤维现在已经有了,五八年的时候,上海石化生产出来,每年有较少的产量。
只不过,聚酯纤维还没有用来做衣裳,这个得七九年才出现。
六一年到七九年,还有十八年,这十八年老百姓都得少穿,而国外利用这十八年的时间,高速发展。
了解到这个,曾旺财有了方向,再次查询聚酯纤维到面料的过程,这个就简单多了,没有那么多的化学反应,主要工作是融化纺丝,需要的技术难度大大降低。
他把这些相关的知识材料下载,用接近手写体的字体打印出来,装订成册。
然后出来,接受检查,确认没事儿,告辞林大夫。
穷是一年,富也是一年。
年边上的裁缝铺子生意不错,四九城人这么多,总有人存下来一些布票,过年的时候扯上两尺布,给家里孩子做一身新衣裳。
曾旺财来裁缝铺子的时候,正看到一位妇女同志领着俩孩子跟张春梅说话。
妇女同志看来是张春梅的熟人,而且家庭环境不大好,身上的袄子很薄,袖口、手肘全是补丁。
俩孩子一大一小,大的那个是女孩,低着头害羞不敢到处看,身上穿的衣裳补丁不多,小一点的那个眼珠子骨碌碌到处转。
这位妇女同志家里没有缝纫机,因为手不太方便,做不了衣裳,所以只能咬牙花钱来给老大做一身新衣裳过年,老大身上这件衣裳便改改,给老二小子穿。
曾旺财在一边目睹了这一切,看到了当今社会老百姓穿衣的缩影。
张春梅送走了客人,见曾旺财表情有异,连忙解释道:“我一邻居,苦命人,男人因公死了,她顶班,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,还有一个婆婆,生性要强,找我帮忙改衣裳......”
这不是和秦淮茹一样吗?
曾旺财倒是没说什么,打个哈哈带过去。
“旺财,你们家是不是要开工厂了?”张春梅表情有些忐忑,“那咱们这个铺子怎么办?要是没你爸,咱们这个铺子肯定得黄。”
“放心吧,黄不了!”曾旺财对这个铺子早有安排,他知道老爹是不会放弃师父留下来的产业,“如果工厂开了,这边直接换门头,加一个成衣销售,做衣裳不是还有三儿他们嘛,我爸说三儿的手艺,独当一面问题不大。”
“那就好,那就好!”张春梅惊喜,“我生怕这个铺子黄了,把我调别的地方去,我跟你说旺财,在这儿干久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