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 朝堂辩论 第(1/2)分页
字数: 加入书签
姜雪松垂眸走进金銮殿,入眼的是紫红官服。www.cuichange.com
走到大殿中间站定道:“太白书院第三十七代院长姜雪松,拜见陛下。”她声音不大,其他人倒是听得清清楚楚。
她说完做势去拜,小皇帝李乐安赶紧出声道:“免礼”
“多谢陛下”姜雪松微微俯身,没有行叩拜礼。这是当年太祖皇帝定下的,太白书院的院长见陛下可不行跪拜礼,算是一种殊誉。
刚一进殿姜雪松就感受到了那微妙的气氛,自己的到场似乎让这场激烈的争斗稍稍降温。
在场的官员肆意地打量着姜雪松,有些消息不灵通的还在惊讶一个女子居然能接任院长一职,各怀心思的瞟着她。
姜雪松微微抬眸,快速而短暂地扫了一眼龙椅上的人。长相还算是端正,带着几分稚气,然而那眉宇之间却总有一抹挥之不去的阴霾。
李乐安收敛住刚刚发的脾气,以尽量温和的语气询问,但他的语气中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责备:“怎么拖了这么久才过来?”
姜雪松神色未动,语气里带着几分从容不迫,缓声解释道:“陛下容禀,小人此次前来,但因故有所延误,还望陛下体谅。”
“一来,小人自幼长在书院中,未曾独身一人远离家门,家中长辈挂念,临行前多加叮嘱,故而花费了些时间。”
她这话说的委婉,陈校尉到太白书院后,那简报恨不得一天三封的发,李乐安也知道太白书院不大愿意让姜雪松来,轻轻点头算是对她话的认同。
姜雪松敛眸,继续解释道:“二来,行至离北城时,阴雨绵绵,道路泥泞难行,只好在驿站稍作停留。”
李乐安闻言,眉头微微一皱,那双略显稚嫩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疑虑。离北城发生的事他已经知道了,姜雪松被迫卷进了针对秦王的刺杀,听说两人还曾并肩作战。
见姜雪松没提这件事,轻咳一声,道:“原来如此,听说离北城风波不断,院长可曾遇到什么不寻常之事?”
姜雪松心中暗自警惕,李乐安这句话必有深意。面上依旧波澜不惊,淡淡说道:“确实遭遇了一些波折,在离北城,驿站不幸遭遇刺客伏击。幸好驿站内有一白衣男子,其随行护卫武功高强,这才让小人得以脱险。”
她装糊涂,说自己并没认出那是秦王,自己被救也只是侍卫的功劳。
李乐安目光锐利,似乎想从姜雪松的脸上看出些什么,他缓缓开口,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:“刺客之事,非同小可,更何况他们刺杀的还是我大周的秦王。院长可曾有疑惑之处?”
图穷匕见,姜雪松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误解为与秦王有关联,于是更加谨慎地斟酌着言辞:“陛下明鉴,小人此行只为履行院长职责,前来辅佐陛下,并无他念。至于秦王殿下,小人确实未曾谋面,更无接触。”
姜雪松直白地表达着自己的并无二心,太白书院的声望确实高,也确实得民心,可那些虚无缥缈得东西在权力面前还是小巫见大巫。她必须谨慎些。
李乐安闻言神色稍缓,扫过书案上丞相留给他的字条,轻叹一口气,道:
“朕自然信得过院长,只是如今朝中局势复杂,你初来乍到,还需多加小心。”李乐安说话的同时,眼睛去扫了一眼桓王,不大满意地剜了一眼,继续道:
“记住,你身为太白书院院长,一言一行皆代表着书院的立场,更关乎朕的颜面,务必忠心耿耿,不负太祖对书院的期待。”
李乐安说完,又看了一眼字条上的字,生怕自己说漏了哪一句。
他这番话既是提醒也是警告。姜雪松弯身一拜,道:“小人谨遵陛下教诲。”
经过刚才这么一遭,李乐安的情绪缓和了许多,想起外祖交代给自己的事情。
他闭上眼睛敲了敲额头,打了个响指,安排道:“朕思来想去,觉得你出入朝堂,需要有个合适的身份才能便宜行事。”
“这样吧,大理寺寺丞之职,虽然只是个六品上的官职,但俸禄待遇按四品的大理寺少卿办理,你意下如何?”
姜雪松明白自己此行来京的定位,不过是充当一个被困在樊笼里的吉祥物,本以为会被安排些做做抄写的闲职,大理寺倒是她的意外之喜。
就在她准备领旨谢恩的当口,大殿内突然响起了一道苍老而颤抖的声音:“陛下,此事万万不可啊!”
姜雪松顺着声音往后望去,说话的那人是一白须老者,身着朝服,面容枯槁,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固执。
看样貌得六七十岁了,他颤颤巍巍地走出队列,目光直视着姜雪松,满是嘲讽之意:“自古以来,哪有女子为官之理?此女子虽有些才学,但终究不合礼法,若是开此先例,恐怕天下大乱,祖宗之法何在?”
说着说着,似乎是触动了内心,那老者还挤出两滴眼泪。
听到这,姜雪松神情一顿,心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