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进城 第(1/2)分页

字数:   加入书签

A+A-

    老太太年前去世,年后四月份,他们一家进到了城里,住进了工厂分给他家的新房子。

    新房子是那种一排排连在一起的公房。因为建设时间短,需要建的房子又很多。只能以最简便、快捷的方式,把房子建成并让人住进去。这样的房子难免质量上会出现小的问题。

    到了城里,二姐妹还是睡在一个被子里。早上躺在炕上,从房顶与墙之的空隙,就能看到天亮了。

    板夹泥的墙体有些薄,好在她父亲是个多面手,会维修房子。在她父亲不断的修缮中,到了冬天,睡在这个房子里,才不至于把人冻醒。

    这一年是一九五九年,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了,石淑贤也十岁了。

    她和她的家人开始了城里生活,她的父母进了工厂,她们顺理成章地成了工人子弟,进了子弟小学读书。

    她和她二妹一起进了正规的学校上学,她们在一个班。那时她二妹的个子窜起了,她俩背着书包,不认识的邻居还以为她们是双胞胎呢。

    那时的学校,有二种学历。一个叫初小,再一个叫高小,一共六年制。那时高小的文化不算低了,高小毕业就可以说是有文化的人了。

    石淑青不是个爱学习的孩子,她初小之后说什么也不想去上学了。

    她家进城一年后,也就是一九六零年,她妈妈又生孩子了,是个女孩。

    这个女孩的出生,只有他们姐弟四人围在一起看了个新鲜。

    她二妹说:“大姐,咱们给这个小妹妹起个名字吧?”

    石淑贤说:“起呗,你想给她起个什么名字?”

    石淑青:“不是有一个叫刘胡兰的女英雄吗?我们向英雄学习,叫她石淑兰吧?”上了几年学还是学到了点知识,没有直接管她妹妹叫石胡兰。

    石淑贤看着这个小妹妹淡淡地说:“行,这个名字挺好听的。”

    她家第五个孩子在大人不以为然中,有了她的名字。她的出生,让轻松了几年的姐妹俩又开始忙碌了。

    十一岁的姐姐带着九岁的妹妹,显然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了。早上要早起,给全家人做饭,稍带做月子饭。大家一起吃过早饭后,收拾完才能去上学。中午放学背上书包要快点往家跑,放下书包就要做饭,晚了,爸爸下班回来,就不能进屋就吃饭了。

    好在晚上放学比较早一些,那时也没有多少作业可写,回到家里可以洗衣服、洗尿布。

    她们的父亲是一点也指不上的,那时的人们对于建设新中国,有无限的热情。她父亲在单位年年是劳模,工作中加班加点是常事,有时间了还会去参加义务劳动。

    这个城市有一个’人民公园’,都是各个单位组织的义务劳动建起来的。

    父亲除了往家里挑水,劈柴外,别的事情一概不管。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中,在单位里,他是先进、是骨干。

    母亲也是一个要强的人,她的月子只坐十天。十天后,她就要下地给孩子们洗洗涮涮,缝缝补补了。

    这样又过了二年,石淑贤与石淑青上四年级时,她们的大弟弟上小学二年级,她们的二弟还在托儿所大班,三妹在托儿所小班。她们的母亲又生了一个孩子,这是她家第六个孩子,这次生的又是一个女孩。

    这个女孩的出生,连姐姐,哥哥们都见怪不怪了,家里只是又多个孩子呗。

    多出来的孩子也要上户口,取名字。父亲忙着外面的工作,母亲既要出去工作,还要回到家里照顾众多孩子们的衣食,对于起个什么样的名字,他们根本不当回事。

    这个女孩的名字还是上学了的三个大孩子,在一起研究给起的,他们先后想了好几个名字,都觉得不是很好听。

    石瑞祥说:“我给这个妹妹起个名字吧。”

    石淑贤说:“好,你爱起就起吧,起得好听点,不然,不给她用。”

    石瑞祥想了半天说:“叫她石淑停吧,到她这,咱妈就停下吧,别再给我们生妹妹了。”

    石淑贤和石淑青听了都哈哈哈大笑,笑够了石淑青点着她弟弟的头说:“你说的算吗?你说停就能停呀。咱妈可说了,多子多福,儿女那是有定数的,该多少就是多少。”

    石淑贤:“别说叫石淑停还真挺好听,不过不能是停下的停,得是亭亭玉立那个亭。”

    这样,家里第六个孩子有了属于她的名字:石淑亭。

    这个女孩出生的时候,正是石淑青初小的最后一年。她不太爱学习,身体长的很健壮,十二岁的她比她十四岁大姐高了快一个头。

    她长得很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,四方大脸,大眼睛双眼皮,齐耳的短发,结实的身体。

    她上完了初小,说什么也不想上学了,家里的孩子也多,家务活也多,她不想上学,正合了她母亲的心意。她年龄还小,还不能出去工作,在家里,正好可以看孩子、做饭。

    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里,除了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