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章 朱高烨的炼钢厂,激动的朱元璋 第(1/2)分页

字数:   加入书签

A+A-

    朱高烨却像是不知道背后两个人的反应一样。www.banweishuwu.com

    等看完了玻璃制作的整个流程之后,朱高烨对朱元璋和朱棣说道:

    “走,我带你们去看看冶钢厂。”

    冶钢?朱元璋和朱棣立刻惊讶的瞪大了眼睛,同时也对朱高烨口中的冶钢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。、

    很快,三人就来到了冶钢厂,同样是许多工人在操作着热浪滚滚,不停翻滚的铁水。

    铁水溅到炉壁上,立刻激起一阵火星。

    看的朱元璋和朱棣心惊肉跳,生怕一个不小心,这些飞溅出来的铁水就造成什么危险,

    但是观看了许久,却没有看到什么意外发生,朱院长和朱棣的心也渐渐的放了下来。

    这种见所未见的冶钢方式也让朱元璋和朱棣大受震撼。

    “这就是我的冶钢厂,地上堆放的全都是冶炼出来的钢材。”

    朱高烨指着地上堆积如山的钢铁朝着朱元璋二人说道。

    古代的时候制作钢铁,大多数是用的渗碳法,做出来的钢铁质量也都参差不齐。

    所以才有了百炼钢的说法,就是将钢铁不断的捶打,然后人为的将质量不均匀的钢铁锻打成质量相同的东西。

    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钢铁自然产量也高不到哪里去。

    但是眼前的地上却堆满了钢铁,让朱元璋和朱棣的眼中都流露出了震惊之色。

    这种震惊要远比见到玻璃来的多的多。

    如果地上的这堆积起来东西真的是朱高烨嘴里所说的精钢的话,那岂不是意味着,大明的将士们将来都能够拿上这些精钢做成的兵器,穿上精钢做成的铠甲?

    要知道在古代,一柄上好的兵器和一件上好的铠甲,就意味着能从尸山血海中杀出一条生路来!

    可是眼前的这些东西真的是精钢吗?

    朱元璋和朱棣眼中露出了怀疑之色,不过两个人却没有直接说出来。

    因为两个人现在的身份是商人,对于钢铁这种朝廷管控的违禁品不可能太过于清楚,否则的话很容易就露出马脚。

    于是朱元璋开口问道:“小友,你的这种冶钢方式有什么优势吗?”

    朱高烨弯下腰来,随手捡了一小块钢铁,在手里上下抛动,然后对朱元璋和朱棣说道:

    “我做出来的这些精钢,和大明现在有的钢铁完全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精钢并非锻打而成,而是经过炼制之后,天然冷却形成的。”

    “和普通的钢铁相比,材料平衡性和韧性也更好,所有的钢块质量都是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“甚至可以利用这些钢铁的同一性,制造出一艘巨大无比的钢铁战舰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和朱棣听到朱高烨的话之后,不由得心中大震。

    这个年代所有的大船都是用木头做的,因为现在冶炼出来的铁的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船体。

    了不起就是在船头装上铁质的撞角,然后在船帮上覆盖一层薄薄的铁皮,免得敌人的火箭将船只引燃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心中不由得开始激动起来,如果真的可以制造钢铁巨舰,那么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根本不足为惧。

    整个海上还不是任由大明的船只来去自如?自己又何必费心费力的禁海内迁。

    禁海内迁,一直是朱元璋心里的一大痛处。

    作为穷苦人家出身的朱元璋,对百姓是极为看重的,

    虽然朱元璋对待那些官员们极为苛刻,动辄便是打杀,但是对待那些百姓,却是另一个极端。

    为了让这些百姓不蒙受不白之冤,朱元璋特意在金陵设置登闻鼓,只要是百姓觉得自己受了委屈,就可以敲响登闻鼓,然后就会有人带着这些百姓面见自己,让自己为他们伸冤。

    为了不让官员们阻挡百姓们的伸冤之路,更是规定了只要百姓头顶大诰,就可以进京面圣,沿途官员不得阻拦,否则以谋逆之罪论处。

    对待百姓如此重视的朱元璋,却不得不做出禁海内迁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。

    原因无他,就是因为东南沿海,倭寇横行,而且这些倭寇来去如风。

    很难抓到他们的踪迹,正所谓只有千日做贼,哪有千日防贼。

    尽管朱元璋已经在东南沿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但是面对着高机动性的倭寇,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。

    往往等到官兵赶到的时候,这些我口已经劫掠一番过后,扬长而去了。

    长此以往下去,不仅会让沿海的百姓饱受倭寇之祸,

    还会将本就不甚富裕的朝廷财政拖垮,这样一来就得不偿失了。

    两权相害取其轻,朱元璋无奈之下,只能选择禁海内迁这一条路。

    “这些精钢不仅仅可以用来制造巨舰,也可以用来改良大明现有的火器!”